出生寒门,自嘲“昔日龌龊”的孟郊,屡试不第,直到46岁终于登上了进士第。放榜之日,孟郊喜不自胜,当即写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诗《登科后》。“昔日龌龊不足夸,今朝放荡思无涯。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。”
宋·周紫芝《竹坡诗话》评论:及登弟,则自谓"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。"一第之得失,喜忧至于如此,宜其虽得之而不能享也。
登科后的孟郊并没有从此官运亨通一步登天,“一日看尽”似乎成了他命运的谶语,好运如长安走马观花一日而尽。
李白立志要“申管晏之谈,谋帝王之术,奋其智能,愿为辅弼,使寰区大定,海县清一”。公元742年,已经四十二岁的李白,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。他异常兴奋,满以为实现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,挥笔写诗曰“仰天大笑出门去,吾辈岂是蓬蒿人”,毫不掩饰其得意的喜悦之情。
后来政治上被排挤,受打击,理想破灭,无力改变,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,写下“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。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。烹羊宰牛且为乐,会须一饮三百杯。”以此来发泄不满,排遣忧愁,反抗现实。表达他对怀才不遇的感叹与无奈。
白居易、孟郊,登科后就得意得有些忘形,显然李白都一样,是天真率性的人,性格放荡不羁,耿介倔强,不能舒展他们的抱负,纵然才高八斗也注定不会在仕途上走得太远。他们的性格也许就适合做个诗人,而不是一个官员。我这么说好像对这些伟大的诗人有点不敬哈。但毕竟事实如此,。
白居易、孟郊、李白、当然也不是完人。他们年轻时春风得意、年少轻狂、踌躇满志,然而个人的意愿在庞大的命运车轮前显得实在太渺小,“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”,面对残酷的现实,他们也会无奈,会退缩,会消沉,诗人早年的理想已经在现实中渐渐消磨。但他们自有掩盖不了的光彩,我们记住他们,最终还是因为他们的诗篇。
试看,那些高官厚禄者,即使心花怒放,也一定故作老成,哪个不是四平八稳喜怒不形于色、说话滴水不漏的?哪有像他们喜形于色,毫无遮掩的,只管自己高兴痛快的。
其实,无论是“春风得意马蹄疾”之时,还是“人生得意须尽欢”之日,都只是经历而已;得意淡然,失意坦然,保持心态平衡就好,“行至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”,也是一种难得的人生境界,乐观豁达,随遇而安,人生处处皆是好风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