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经典语录 >

关于枝的诗句十首,展示大唐文人的折柳情结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09-09 20:15:52    

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;今我来思,雨雪霏霏”,这是《诗经》《小雅 · 采薇》里脍炙人口的一句诗,意思是,(一位戍边多年的士兵)回想当初我出征时,杨柳依依随风吹拂。如今我在回来的途中,大雪纷纷满天飞舞。

这句诗被称为《诗经》三百篇中最佳的诗句之一,明朝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在《姜斋诗话》评论道:“以乐景写哀,以哀景写乐,一倍增其哀乐”。清朝文艺理论家刘熙载在《艺概》里称赞这句诗:“雅人深致,正在借景言情”。

这句诗影响深远,在以后形成了一个习俗“折柳送行”。在古代,亲朋好友一旦要分离,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。因为“柳”与“留”谐音,可以表示挽留之意。离别折柳相表示了难分难离、不忍相别、恋恋不舍的心意。

汉朝的《乐府诗集》中有一首《折杨柳枝》,就记录了这种习俗:“上马不捉鞭,反拗杨柳枝。下马吹横笛,愁杀行客人。

唐朝时期,这个折柳送别的习俗更为普遍。在长安城的东郊有一条河,名为灞水,河上有一座桥,名为灞桥,灞桥两岸,十里长堤,河岸上杨柳成行,正好适合折柳送别。于是,灞桥就成了著名的送别场所。官员们离京,亲友们告别,人们都来到到此地,饮送别酒、折柳树枝、作送别诗后,就此分别,成为了当时的一种时尚,这就形成一个典故:霸陵折柳。

唐朝诗人韩琮,有一首《杨柳枝词》:“枝斗纤腰叶斗眉,春来无处不如丝。霸陵原上多离别,少有长条拂地垂”。说明了霸陵折柳的习俗,由于送别的人太多,以至于柳枝都快被折光了,很少有垂地的长条柳枝。

世上的树木有很多,为什么不折别的树枝,非要折柳送别呢?我想除了谐音之外,还有两个原因,一个原因是柳树是最常见的树种,全国各地都有栽种,折起来方便。再一个原因就是柳枝的生命力顽强,柳枝可以随插随活,柳枝的这个特点寓意亲人到了异地后,能够随遇而安,很快地融入当地的生活中,一切顺遂。

诗人们在折柳送别的时候,当然要施展自己的才华,折一枝杨柳,赋一曲离歌。为了方便好友阅读,笔者精心选取了十首著名的唐诗,展示了大唐文人们的折柳情结,请大家一起欣赏吧:

一、《送元二使安西》

唐:王维

渭城朝雨浥轻尘,客舍青青柳色新。

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。

清晨的微雨,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,旅舍被春雨洗刷得干干净净,两旁垂柳嫩芽吐新。

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,请你再干了这一杯美酒,向西出了阳关,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。

元二,名字不详,排行第二,是大诗人王维的朋友。他奉命要出使安西(唐代安西都护府,治所在龟兹城,今天的新疆库车市)。在临行时,王维来到渭城(今陕西咸阳)的驿馆,折柳为他送行,作出了这首著名的送别诗。

这首诗一经发布,就引起了轰动,在当时就被音乐人播为乐曲 《渭城曲 》,又名“阳关三叠”,广为传唱,成为那时的流行金曲,深受人们的喜爱。

“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。”该诗的名句,情深意浓,传承不息,至今人们在分别的时候经常引用。

二.《春夜洛城闻笛》

唐:李白

谁家玉笛暗飞声,散入春风满洛城。

此夜曲中闻折柳,何人不起故园情。

这是从谁家飘出的悠扬笛声呢?它随着春风飘扬,传遍洛阳全城。今夜,在缥缈的笛声中,听到了思乡怀亲的《折杨柳》曲子,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?

公元734年(唐玄宗开元22年),李白漫游东都洛阳。一天晚上,在客栈里的李白,偶然听到有人在吹奏《折杨柳》的曲子,这悠扬的笛声触发了李白的思乡之情,他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诗。

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,李白在二十多岁时,就离家漫游,后长期居住在湖北、山东、长安等地。对于游子来说,思乡之情是不可避免的。尤其是在听到充满离别哀怨的《折杨柳》曲时,触发思乡之情是再自然不过的了。因此,李白写这首诗就是水到渠成,出于内心而显得情真意切,感人肺腑,千百年来在游子们的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。

三、《折杨柳》

唐:张九龄

纤纤折杨柳,持此寄情人。

一枝何足贵,怜是故园春。

迟景那能久,芳菲不及新。

更愁征戍客,容鬓老边尘。

张九龄是唐朝唐玄宗时期的名相,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。他举止优雅,风度不凡,人们称赞他为“曲江风度”。在他罢相后,每当有人向唐玄宗举荐人才,唐玄宗辄问道:“其人风度得如九龄否?”

《折杨柳》是张九龄的一首送别诗,情人要去守卫边疆,这位女子用纤纤玉手亲自折了一枝柳枝,送给即将远行的情人,深情地嘱咐他:一枝杨柳不值得珍贵,倒是应当眷恋和爱怜故园的大好春光。美丽的春光不能常驻,新折之枝会在漫漫长途中渐渐枯萎。年华老去,岁月流逝,离人也将两鬓染霜,终老边关,此生再难相见。

这首诗写得哀婉曲折,隽永蕴藉,读后使人愁思万千,肝肠寸断。

四、《青门柳》

唐:白居易

青青一树伤心色,曾入几人离恨中。

为近都门多送别,长条折尽减春风。

柳树的青青颜色却是让人伤心的颜色,多少离别的人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中分别。附近的关卡周围也全是送别的人,每个人都折柳来送离别的友人。

唐朝的都城是长安,长安的东门名为霸城门,俗称青门。青门外有一条河,名为霸水,河上有一座桥,名为霸桥。那时人们送客一般至此地后,折柳赠别。后来“青门柳”就成为赠别送行的典故。

白居易这首诗就是描写送别时的情景,离别赠柳表达难分难离、不忍相别、恋恋不舍的心意,也表达了白居易伤春叹别之情。

五、《蓟北旅思》

唐:张籍

日日望乡国,空歌白苎词。

长因送人处,忆得别家时。

失意还独语,多愁只自知。

客亭门外柳,折尽向南枝。

每天我都遥望故乡,徒然地唱着故乡的《白苎舞歌》。常常因为送朋友回归故乡,追忆起当年我离别家乡的情景。

在不如意时就喃喃自语,几多乡愁也只有自已知道。客亭门外杨柳青青,朝南那面的柳枝都被人折尽了。

张籍,字文昌,是唐朝著名诗人,家是和州乌江(今安徽和县乌江镇)人。蓟北是现在的天津,张籍在旅居蓟北之时,有一位朋友即将南返,他在折柳相送后,引起自己对家乡无尽的思念,就写了此诗,感情细腻真切,委婉动人,抒发了他的思乡情怀。

六、《凉州词二首 · 其一》

唐:王之涣

黄河远上白云间,一片孤城万仞山。


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。


黄河滚滚奔流而去,远远地看上去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,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高山之中,显得孤峭冷寂。


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《杨柳曲》去埋怨春光来的迟迟呢,原来春风是吹不到玉门关的啊!

这首边塞诗,王之涣写得气魄雄浑苍凉、语调慷慨悲壮,怨而不怒,哀而不伤,充分显示出盛唐时期,人们豁达宽广的胸怀,这是该诗最吸引人的地方。

孟子说过:“得人心者得天下”,在文学上,写文章、作诗也是如此,能打动人心的才是好诗、好文章。

王之涣一生只留下六首诗,作品在精不在多,《凉州词》和《登鹳雀楼》这两首诗就足以让他流芳百世了。

七、《凉州词》二首其二

唐:王翰

秦中花鸟已应阑,塞外风沙犹自寒。

夜听胡笳折杨柳,教人意气忆长安。

此时关内应该是花香鸟语的暮春时节,可是塞外仍然是风沙满天,冷酷严寒。夜晚听着胡笳吹奏着凄凉的《折杨柳》,勾起了将士们对长安的浓厚思乡之情。

王翰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,他以驾部员外郎的职务从军,负责往西北前线输送马匹与粮草等军需物资,对前线将士的情况非常熟悉。

王翰写了两首《凉州词》,其一尤其出名:葡萄美酒夜光杯,欲饮琵琶马上催。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?打动了无数热血男儿,被明代著名文学家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。

这首诗,王翰描绘了边塞风光与内地的不同特点,借其严寒春迟及胡笳声声来描写将士们的心理活动,真实地反映了边关将士的生活状况。诗风苍凉悲壮,充满了侠骨柔情。

八、《杨柳枝词九首》其八

唐:刘禹锡

城外春风吹酒旗,行人挥袂日西时。

长安陌上无穷树,唯有垂杨绾别离。

春风吹动着长安城外酒店的旗帜,在夕阳西下之时,行人们纷纷挥手告别。长安道上各种树木数不胜数,只有杨柳寄托了人们的相思别离。

刘禹锡运用写意式的笔法简练地勾勒出一幅“风吹旗动”、“夕阳西下”、“折柳送别”的优美画面,围绕着“惜别”的主题,直言唯有杨柳最知人间别离之事,创造出恬静、淡远而又情深的美妙意境。

九、《淮上与友人别 》

唐 :郑谷

扬子江头杨柳春,杨花愁杀渡江人。

数声风笛离亭晚,君向潇湘我向秦。

扬子江的码头边,杨柳青青,春色撩人,漫天飞舞的柳絮,牵动了渡江人的满怀离愁。

暮色中,离亭里,微风传来了幽咽的笛声,我们就此挥手告别,你就要南下潇湘,我却要奔向西秦。

郑谷是晚唐的著名诗人,他七岁就能赋诗,当时的著名诗人、诗论家司空图见了非常惊奇,高兴地拍打着郑谷的肩膀,夸奖他说:“当为一代风骚主”。

郑谷最著名的《鹧鸪》一诗发布后,在当时风靡一时、广为流传,被誉为写鹧鸪最好的一首诗,因此人称他为“郑鹧鸪”。

这首《淮上与友人别 》,是郑谷在扬州与朋友分别时写下的送别诗,他的这首寓情于景,结句深沉含蓄,深受人们的喜爱。临歧握别时的黯然伤魂,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,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,乃至漫长旅程中的无边寂寞,都在这不言中得到充分的表达。明朝的文学家王鏊在《震泽长语》称赞道:"君向潇湘我向秦",不言怅别,而怅别之意溢于言外。

十、《咏柳》

唐:韩偓

褭雨拖风不自持,全身无力向人垂。

玉纤折得遥相赠,便似观音手里时。

褭(音:niǎo,用丝带系马之意。

系着雨、拖着风的柳树难以保持自己的形态,全身无力,向人倾垂。姑娘的纤纤玉手把柳枝折下赠给将要远行的情人,它就像观音手中玉净瓶里的柳枝一样珍贵。

韩偓是晚唐的著名诗人,他的姨夫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商隐。他自幼聪敏好学,在十岁时,曾经即席赋诗,令满座皆惊,李商隐高兴地当即写诗称赞韩偓:“雏凤清于老凤声”。

这是一首描写爱情的送别诗,前两句非常拟人地描绘了柳枝的形状,已暗含娇弱女子之意,后面接着用“玉纤”即美人的纤纤玉手,引出这是一位美丽的姑娘,她折柳送给将要远行的恋人,恋人爱不释手,觉得就像观音手中玉净瓶里的柳枝一样珍贵,因为这柳枝饱含着姑娘的爱和期待。

一枝杨柳,一曲离歌。以上就是笔者精心选取的十首著名唐诗,展示了大唐文人们的折柳情结。当然,这类题材的诗还有很多,欢迎好友们补充、赐教!